《鲍伯利和勋伯格的音乐剧世界》中文版序

2022-07-21 21:58:45

本文作者与麦金托什于2014年 © Qian Shijin / SGT


《鲍伯利和勋伯格的音乐剧世界》
中文版序


就在本书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根据音乐剧《悲惨世界》拍成的同名电影在85届奥斯卡宣布的提名获奖名单中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并最终夺得其中的三项大奖。适时,我写了一篇回忆《悲》剧2002年被引进中国上海大剧院前后的文章,刊登在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上海《新民晚报》上,以示祝贺。


1988年,在英文版《悲惨世界》登陆美国一年后,我有机会第一次访问北美这个最大的国家。由于自己是学古典音乐出身,在上海音乐学院上了两年的西方音乐史课程,知道了传统歌剧、芭蕾、交响音乐的发展史及代表作,但老师好像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关于音乐剧的历史和故事。赴美国之前编制好的计划有我去大都会歌剧院、卡内基音乐厅观看演出的日程。也有访问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芭蕾舞团等处的安排,压根儿没有想过看音乐剧的事。到了纽约,一位朋友忽然对我说:“钱总,你来了纽约如果不看音乐剧,等于没有到过美国!”惊讶之余,便请朋友介绍有哪些音乐剧可看,并在拿来的一大堆演出剧目中选中了《悲惨世界》。理由很简单,因为做学生时便读过雨果的小说,后来又看过法国人拍的故事片电影。可是两天后,朋友却对我说:“抱歉,《悲》剧的票子一年前已经销售一空。你在纽约的这几天恐怕是搞不到余票了。”当时我也不以为然,便随便挑选了另一部名叫《娜》的讲述南非反的音乐剧看了,说实话,也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一周后,我抵达洛杉矶,陪同的美国朋友高兴地告诉我,已经弄到了两张《悲惨世界》在洛城的演出票,虽然位置不太好,但机会难得,于是我们一起去看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晚上的观剧经历真是让我终身难忘。《悲》剧全长近三小时,完全用电影的节奏变换时间和场景,差不多过几分钟就会有一个情节的切换,或歌舞或布景,不断地给观众以惊奇和刺激。我坐在观众席三楼最后第二排,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看到最后马吕斯演唱“空桌椅”时,不禁感动地泪流满面,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脑子里还不停地闪出这样的念头:如此美妙动人的演出,中国观众何时才能看到呢?


八年之后,1996年春天,我被调至正在筹建中的上海大剧院,负责策划剧院开幕演出季的剧节目,此时就提出一定要将《悲惨世界》作为歌剧、芭蕾、交响音乐之外的第一部音乐剧列入演出计划并得到批准,于是,我便给麦金托什公司写信表达这一愿望。很快,老麦这边就派了人过来考察,评估将《悲》剧引入上海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尽管那时剧院还完全被建筑用的脚手架团团围着,但我已经看到了希望。接下来的四年,我们与老麦的公司有过无数次的传真和电话来往,直到2001911日,伦敦时间上午,在麦金托什总部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悲惨世界》作为第一部原汁原味的西方经典音乐剧将于20026月下旬进驻上海,麦金托什本人将出席上海大剧院举行的《悲》剧中国首演式。为了显示这次演出的重要性,老麦特地召回了已经有段时间不再演冉·阿让的寇姆·威尔金森先生加盟上海巡演。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就在上海正式开演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克劳德-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先生的身影,他们都是第一次访问中国,大家兴致都很高,为《悲》剧英文版终于能够来到亚洲而倍感兴奋。


音乐剧是一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艺术,但对中国观众来说,它毕竟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儿。如果说2002《悲惨世界》引入上海是一次经典音乐剧在中国的“破冰之旅”,那么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随着一部部欧美音乐剧纷纷进入中国,加上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不断诞生,音乐剧这种表演艺术形式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所接受和喜爱。上海大剧院曾提出中国音乐剧发展“三步走”的设想:引进——本土化——原创,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总体来看,前进的道路还很漫长,还必须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这个角度解读,本书对每一位有志从事音乐剧事业的制作人、剧本作者、歌词作家、作曲家、舞台及服装设计师们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大家可以从中深刻地了解一部成功的音乐剧作品被最终创造出来,需要花费多少劳动,耗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而在此过程中又会充满那么多的矛盾、困惑、纠结,甚至心酸。当然,也不无乐趣。也正是因为有了像鲍伯利和勋伯格这么一大批喜欢热爱这门艺术、百折不饶、日以继夜地为制作音乐剧而工作的杰出人士,世界广阔的演艺舞台才会变得如此精彩纷呈。鲍伯利和勋伯格的贡献(不论是《悲惨世界》,还是《西贡小姐》、《马丁·盖尔》或是《海盗女王》)在本书中有着详尽的记载和描述,我认为中国同行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东西,望各位不要放弃这个机会。当然,对一般喜欢观看音乐剧的普通观众来说,本书也会让你了解发生在一部著名音乐剧幕后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我坚信,一定会有一些读者因为知道了制作音乐剧的痛苦和乐趣之后,对制作音乐剧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此尝试着走上从事音乐剧工作的道路。


最后,我们要感谢为本书从英文翻译成中文而辛勤劳作的朱梦珏、缪安琪和乔雨澄小姐,由于他们牺牲了中国人宝贵的2013年春节假期,而使本书能得以早日与读者见面。在百老汇演出《西贡小姐》而广受赞誉的王洛勇先生以及我的同事费元洪先生、王海凤女士、刘正元先生都对本书的翻译提供过宝贵意见,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本书作者玛格丽特·维默特女士,她慷慨地允诺我为中文版的首次面世而作序。

钱世锦

作者历任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及艺术总监等


扩展阅读 Also by Qian Shijin

2015年2月5日推送

意大利歌剧在上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2月25日 潮人谈一周年

这是潮人谈第1 7 4次推送

:::::::::::::::::::::::

微信 | 潮人谈

chewtingtang

权威渠道,尽在潮人谈。主编许哲韬微信号xzt_fra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