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多芬和声的主要特征

2022-07-19 20:00:29

基辛演奏《c小调三十二首变奏曲》



论贝多芬和声的主要特征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拥有十分熟练的作曲技术。其中,和声的写作代表了贝多芬的创作思想与写作技术,对于其作品的表达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将针对贝多芬的和声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推荐阅读: 如何“在忍受痛苦的过程中让灵魂感受愉悦”丨贝多芬音乐中幽默因素的运用

一、贝多芬和声的主要特征 

1、古典乐派的和声 

古典乐派音乐的主要特点就是主调音乐。因此和声特点也就表现得十分简练。它体现调性集中,强调主、下属与属七这三个为主要和弦。由于音乐结构的方整性特点,因此它不像复调音乐那样,有比较复杂的声部对比、节奏的交错,而是表现为节奏的规律化,以对称、平稳的和声进行为主体。除了主、下属与属七三种和弦以外,离调、移调模进、减七和弦、增六和弦、同主音大、小调对置等也广泛地使用,以体现色彩性的变化。在主调音乐的曲式中,如奏鸣曲式中,和声语言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主调音乐结构的要素之一。 



2、贝多芬的和声 

贝多芬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大多表现了矛盾激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哲学的思想,因此不同和声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和声语言是以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为基础的。音乐的开始和结束都体现了和声的功能性。即:呈示与终止。与海顿、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一样,强调主、下属与属七为主要和弦,很少使用副和弦。即使在作品的高潮处,也仅仅会使用转调或离调的手法来丰富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增加音乐的紧张度,提高音乐的动力性,这样也会出现离调性的变音体系和声和同名大小调的变音体系和声(降Ⅵ级)。因此在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和声语言常用的主要有:Ⅰ级、Ⅳ级、属七、属九、Ⅶ级减七和弦、Ⅱ级和弦、Ⅱ级五六和弦、副属和弦、重属变和弦、降Ⅵ级和降Ⅱ级和弦等等。有了这些和弦的运用,贝多芬才会呈现出更加富有表现力、体现矛盾冲突的作品。因此贝多芬的和声语言特征表现为戏剧冲突和动力性。同时也有抒情性和歌唱性的表现。 

古尔德演奏《c小调三十二首变奏曲》



二、贝多芬和声特征的具体表现 

(一)戏剧冲突和动力性的表现: 

在贝多芬《c小调三十二首变奏曲》中,变奏的主题的和声给其后变奏的写作以一定的制约和发展的空间,这部作品所采用的变奏手法是:三十二首变奏都在保持主题的和声骨架的基础上进行变奏,因此主题的和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题以起始的两小节为动机,随后向大下属方向(F大调)作离调,再向属方向离调,使和声材料具有较强的色彩性,形成调性游移。在第8小节以c小调S-D-T的强功能性的和声终止,稳定了主调的调式调性。在保持调性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和声框架中小部分的和声有细微的调整,这正是由于装饰性变奏手法对和声处理上的要求所造成的,体现了戏剧冲突和动力性。其特点体现在: 

1、和声的功能性: 

功能性的和声进行是贝多芬音乐动力体现的需要,使和声在调性功能内有规律地进行。和声的功能性在一般的主调音乐中是常见的和声进行。和声的功能性可以理解为和声的作用,表现不同的和声的色彩,用于不同情感的表达。

  • 例如:在贝多芬《第十七奏鸣曲》第三乐章中是明显的奏明曲式,各部分安排的十分规范而且清晰。呈示部中的主部、连接部、副部及结束部材料集中精炼、布局合理,主部主题虽然是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但却充满了活力和律动感。主题a句的和声是主属交替,b乐句开始转向下属方向,和声节奏紧缩成每小节一个和弦。以S―D―T这样一轮完整的和声功能进行后进入终止式。之后,在下属和弦中的降二级的使用,接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形成二级音下行见三度进行到导音的进行。 

2、戏剧性的和声效果: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表现戏剧的矛盾是主要的创作手段。通过强烈的和声对比的手法来体现。

  • 例如:《柯里奥兰》序曲中,有十四小节引子,十分有力度。第一主题是由弦乐演奏,用大量的减七和弦和八度的齐奏做对比,体现了高傲、自信的性格。

  • 在《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结尾处在调性的低音上做向上的半音进行,在和声的处理上采用上方小三度的模进,突出了音乐的紧张性,在力度上也十分强烈。 

3、节奏的运用: 

节奏是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音乐语言,它使作品体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和声节奏运用十分富有弹性,松紧的结合动静的结合都十分具体得当。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末乐章的第三乐章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感情上则完全不同。旋律中采用了非常复杂的钢琴技巧,第一主题表现了激动与热情,犹如激烈的狂怒,第二主题表现了憎恨与不满,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达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4、丰富的和声效果: 

贝多芬在音乐作品中体现的雄伟、豪迈、坚硬的性格,采用的是丰厚的和弦进行。宽大的音区、密集的和声排列、来加强和声丰满的效果。例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乐曲的纵向旋律和节奏多种多样,横向上来看,同时是好几个声部交织在一起,体现丰满、结实的和声效果。在贝多芬《第十七奏鸣曲》第三乐章中是明显的奏明曲式,他的展开部以主部主题材料构成。第一部分包含对位的因素,展开部在g小调上开始,材料在各调上发展,降b小调持续之后出现在将b小调上的假再现,之后减七和弦、增六度的和弦,最后到达尾声,主调的属和弦,并属主交替持续11小节,最后出现属和弦的持续。 

5、和声的对比性: 

贝多芬的作品中,由于塑造形象的需要,常常需要对音乐形象进行对比,来完成戏剧性的发展。没有对比性的和声处理,就不可能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体现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90乐章,音乐形象有活泼、抒情、感慨三种情感,材料采用模进的方法将情绪推向高潮,体现了活跃的气氛。之后用e小调的属和弦做停顿,情绪比较舒缓。到了第三部分旋律用七度向下跳进之后级进,增加了感慨的情绪。 

蒂勒曼演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维也纳爱乐)



(二)抒情性和歌唱性的表现: 

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是无副标题的作品。第二乐章一开始时,由木管吹奏柔和的长音和弦,接下来由低音弦乐器上奏出安静的旋律,一直到整个主题和后面的变奏。随后,a小调转到明朗的大调,单簧管和大管变换节奏吹了另一个流动的旋律。当高潮平息下来的时候,主题的片断时而在这个乐器上,最后,在小提琴的回响声中结束。宁静舒缓的和声与恰当的节奏相呼应,将整个乐章的抒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贝多芬作品中的和声手法是典型的欧洲传统和声,这对于我们学习传统和声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学习资料。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笔者将在此基础上,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更加具有特色的音乐作品。 

西方音乐评论往期贝多芬:1必读丨贝多芬在我们中间;2、埃利·奈伊与阿劳演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3、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丨完全失聪丨全凭内心听觉创作的作品丨贝多芬的最高境界;4、富特文格勒论巴赫与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与柔情丨BWV846丨BWV847;5、波利尼谈贝多芬;6、上帝问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这一生为的是什么? 7、那些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大师们丨20世纪贝多芬演奏的风格变化;8、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与德彪西《月光》分析比较;9、如何演奏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月光”奏鸣曲》?10、“大家论乐”第四期|杜泰航谈贝多芬真的伟大吗?11、他抛开个人不幸,只感受光明和美好丨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黎明”》;12、富特文格勒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丨演奏者的责任在哪里? 13、如何演奏贝多芬《悲怆》奏鸣曲?14、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15、车尔尼心目中的贝多芬丨演奏贝多芬应掌握的要点;16、“不能在45岁以前弹奏的三首作品”丨对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Op.109-110)的几点体会…… 17、演奏贝多芬作品时,踏板标记是否应严格遵守丨以“月光”、“暴风雨”、“黎明”为例;18、布伦德尔丨贝多芬的钢琴作品超越了钢琴发展的未来!19、“解密”贝多芬丨他所有的作品都有“密码”?20、布伦德尔丨关于贝多芬钢琴作品录音全集的笔记(1-2);21、“我是贝多芬”丨钢琴家阿凡纳西耶夫讲述自己与贝多芬的故事(1);22、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结构初探丨以《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 No.1)为例;23、只有勤奋不懈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钢琴技巧丨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