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音乐欣赏

2022-07-01 22:28:44

我有时听京剧,喜欢中乐,朋友以为是因为我练过二胡的缘故,实际上,我小时候练琴的时候,对中乐毫无感觉。最先对音乐有感觉也是听流行乐,这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后来听古典的次序也是由西入中的。所以我不是从小到今就没听过流行乐爵士香颂才“这样的”。


我听古典是小学和初中音乐老师造成的。小学的时候我上音乐课特别的认真,得益于学乐器,我对音乐的感受力自然是稍微要好一些。音乐老师在一个学校里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所以遇到喜欢音乐的学生就特别高兴。她皮肤白皙透明,气质古典优雅,令我心生敬慕。有时候她让人来传我去琴房教我唱美声,我自然是巴不得。


高中音乐教材里有西方古典乐一节,老师课上给我们听月光曲和柴可夫斯基。听了以后我就自己去买磁带。没太多零花钱当时也不认识几个作曲家,就买贝多芬莫扎特巴赫。大学选修了一门古典音乐鉴赏。老师没有讲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给我们放音乐。因为老师是武汉大学交响乐团的团长,在学校里有些影响力,为这个课找了个大教室,安装了一套很好的音响。我每周徒步半小时过去听课,当时那条路正翻修,十分泥泞,但我几乎一节没拉下。那时候我了解到了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这些了。而且那时候网络也才真的方便了,那以后就听的比以前更多了。


那时候我对中乐仍然是无感的。不太get得到古琴的点。已经习惯了西乐的作曲手法。西乐里的和声复调,旋律的音阶跃进循环,这些在中乐里是一概没有的。相比之下,古琴曲在我听来实在太过“自由”,比交响还要抽象。


后来才知道和切实体会到,中国的艺术,所有门类都是相通的。书、画、琴、曲,里面的韵味都有一种气韵。


道家讲道和气。万物的物质基础都是气。天地万物是阴阳之气所生,人也是,天人合一。在两汉时期,阴阳家有一门术叫做望气,就是看云气来测凶吉。在风水堪舆学中,也讲究看山脉的龙气,同时也看山的五行之气。


书法中也讲究气,我们说一气呵成,不仅说速度快,而是说一气贯通,整个作品的“气”是顺的。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对有国画书法基础的人就比较好理解,因为有过对线条张力的审美体验,有具象的画面可对应。


中国的视觉艺术的核心是线条艺术,以此可以理解书法,国画,乃至盆景,脸谱。京剧中的身段,也经常用气势来形容。这种气在一个人微妙的肢体语言中表达。线条中的韵味还是讲一个气的游走。而音乐中也有气的游走。有的是山水清气,有的是大气磅礴,有的是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学会体会音乐中的气就可以get到古琴的点。


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是中国美学的源头和基础。道法自然,放到音乐也是一样。中国的音乐灵感来自于自然,这从古曲的曲名中也能看出来,像流水,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现代一点的古琴曲,像暮雨潇潇,古渡无人。听名字就知道,其中的意境和诗文是相通的,需是有古诗文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而多听这些古曲,反过来也能更好地领会古诗文的意境。


气,意境,都是含蓄模糊的概念,需要太多的感官素材去对应,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它要从中国的各艺术门类中去感受,甚至要到山水云气和古代的阴阳神仙学里寻根。而各门类也共享着一个共同的审美元素的数据库,和根源,两两相通又古今传承。


这么由西入中地一趟下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几千年文明史,它的艺术都是博大精深的。先前我觉得它不好听,纯粹是因为我不懂,浅薄。


推而广之,除了中国的古典音乐,波斯,,印度,日本,都有独特的民族音乐,也有着各自的瑰宝。都非常的delicate。


但是说真的,近代以来大概只有西方古典乐还在自己的历史线上继续按自己的生长路线往前发展,就是现代无调性音乐。而其他国家都是跟着他们的步伐往前走而已。在中国有中西交融,在印度有印西交融。再加上流行乐的市场运作,连同影视作品一起输出,西乐连同其它文化一起席卷了全球。日本学欧美,港台学日本。一百年来,包括服装在内的一些列的生活方式审美倾向都在西化。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这个过程更快更彻底。


我讲这些东西倒不是再翻一遍近代的盛衰史,哀叹国乐之不举。而是提醒大家那些被海量流行文化所埋没掉的各自的经典。那都是好东西呀。


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东西我们越熟悉,就越容易接受。人脸是越看越好看,最好看的脸就是把这个地区的人脸做一个平均。近来中国人对脸的审美逐渐西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为在我们的记忆库里,西方明星的脸出现的频率多了。久而久之,我们人脑的计算程序就把这些脸纳入了库存里。导致我们逐渐喜欢长脸,喜欢有立体感的脸。


音乐也是这样的,西乐是影视配乐的主要形式,我们看猫与老鼠时就已经听了不少了。流行乐和西方古典乐是一棵树上的枝丫,同气连枝,听多了流行乐接受西方古典自然也比东方古典来的容易。对于主要听流行乐的人来说,自然就觉得西方交响、歌剧还可以接受,不能说多好听但也算是可以接受。相比之下,中国的地方戏曲,江南丝竹,西北的唢呐板胡就不太能接受了。甚至会有些抵触。从心理学来说就是听少了。


而且,流行乐旋律十分简单,如同百家姓、三字经。古典音乐相比之下就过于深奥,一下子难以体会其中美感,也十分正常。最要不得是一种高傲的心态,过于相信自己的审美。明明是自己听少了,却还十分自傲地认为是戏曲土,中乐土,认为今人好于古人,西人高于中人。


洋气等于高大上、有见识,这样的心理是方方面面的原因促使下形成的集体意识,是历史大势下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不能怪个人。此文也并非是批判这种崇洋媚外。只是单纯的指出一个客观事实,从而使人走出狭隘的审美认知,对古典的东西有更多的信心,而自身更加谦卑。艺术乃是一座高山,不仰头不见其伟,是一片汪洋,不低头不见其渊。谦卑和而真诚的态度,才可以使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味。相反如果只是为了爬鄙视链,为了追赶时尚,只怕是干什么都不识真味。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句容古典无调性音乐社团